向下滑更多精彩
>
>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傳出多名患者罹患不明原因肺炎,由於患者多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及採購人員,故以「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稱之,科學家隨即找出致病源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可能是來自野生動物,例如竹鼠、獾等。

新型冠狀病毒是由一種冠狀病毒開啟的感染,已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冠狀病毒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但這個新型的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蝙蝠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87.6%、跟2003年SARS冠狀病毒相似度有79%。

由於過去「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日本腦炎都以地名稱呼病毒,引發「汙名化」質疑、及讓大眾誤認僅該地區會盛行此病,2020年0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武漢肺炎」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FAQ

一般問答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非典、新型冠狀病毒應如何區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有哪一些?

FAQ

婦幼兒童

如果孕婦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能做檢查嗎?孕婦如果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怎麼辦?

FAQ

老年人群

老人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多數人感染,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身體機能退化或身體狀況欠佳,更容易發展為重症肺炎,嚴重會致死,故藉由此篇來介紹注意事項,幫助老年人能平安度過疫情。

  • 01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非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如何區分?

  • 早期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可能不發燒,僅有畏寒及呼吸道感染之症狀,但胸部X光片可能會呈現肺炎。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非典(SARS)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症狀 咳嗽、打噴嚏、鼻塞、喉嚨痛、咽喉不適。 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高燒>38°C、肌肉酸痛、嘔吐、腹瀉、疲倦。 高燒(>38°C)、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難,可能伴隨症狀,如頭痛、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腹瀉等,胸部X光可發現肺部病變。 高燒(>38°C)、咳嗽(乾咳為主)、四肢無力、呼吸急促、黃綠色濃痰、胸部X光呈現肺片花
    潛伏期 1天 1- 4天 2- 7天 2- 14天
    傳染方式 飛沫傳染(如咳嗽、打噴嚏)、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痰液)。 飛沫傳染、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痰液)。 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性傳染(如碰過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後揉眼睛、進食)、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 近距離飛沫傳染、氣溶膠傳染、接觸性傳染(如碰過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後揉眼睛、進食)、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透過動物接觸。
    預防 勤洗手、配戴口罩、增強免疫能力。 接種疫苗、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配戴外科口罩。 勤洗手、手接觸口鼻、佩戴外科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量體溫、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液、佩戴外科口罩、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症狀 咳嗽、打噴嚏、鼻塞、喉嚨痛、咽喉不適。 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高燒>38°C、肌肉酸痛、嘔吐、腹瀉、疲倦。
    潛伏期 1天 1- 4天
    傳染方式 飛沫傳染(如咳嗽、打噴嚏)、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痰液)。 飛沫傳染、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痰液)。
    預防 勤洗手、配戴口罩、增強免疫能力。 接種疫苗、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配戴外科口罩。
    非典(SARS)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症狀 高燒(>38°C)、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難,可能伴隨症狀,如頭痛、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腹瀉等,胸部X光可發現肺部病變。 高燒(>38°C)、咳嗽(乾咳為主)、四肢無力、呼吸急促、黃綠色濃痰、胸部X光呈現肺片花
    潛伏期 2- 7天 2- 14天
    傳染方式 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性傳染(如碰過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後揉眼睛、進食)、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 近距離飛沫傳染、氣溶膠傳染、接觸性傳染(如碰過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後揉眼睛、進食)、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透過動物接觸。
    預防 勤洗手、手接觸口鼻、佩戴外科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量體溫、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液、佩戴外科口罩、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
  • 02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有哪一些?

  • 基本上傳染病有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自然宿主蝙蝠,中間宿主未知,人應該也算是中間宿主;傳播途徑:目前官方報導有限人傳人(指近距離1公尺內、長時間10分鐘以上),由此推斷不排除爆發可能,官方嚴密監控中。易感人群則為40歲以上成年人。

  • 03  •  出現什麼症狀可能是警訊?

  •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以感染呼吸道為主的病毒,在一開始產生的症狀跟流感很相似,大約會發熱、乾咳、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重症者進展迅速,數日內即可出現急性呼吸衰竭、腎衰竭而危及生命

    另外,出現相關不舒服症狀的14天前,有前往武漢、鄰近地區旅遊;或是與疑似病例接觸過,也建議要戴上口罩並儘快就醫診斷,就醫時一定要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以供醫師確切診斷,因為目前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是2~14天左右。

    雖然大部分感染的人,目前都還是輕症,但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出現多例死亡案例,這些呼吸道症狀造成的併發症很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危險,會造成死亡。

  • 04  •  要如何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 由醫師評估為疑似病例之患者,應配合痰液、咽試紙、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核酸檢驗,若結果呈陽性,即可診斷。

  • 05  •  哪些動物會攜帶新型冠狀病毒?

  • 因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蝙蝠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87.6%,和2003年SARS冠狀病毒相似度有79%,故研究學者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有可能為蝙蝠。由於一開始疫情爆發時,患者多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人員,且市場多以鮮活體野生動物作為交易,如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多種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疾病的傳播媒介。

  • 06  •  目前有藥物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嗎?

  • 目前暫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治療的藥物,但各國醫療專家及學者都已開始著手研究、嘗試藥物使用不同種藥物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

  • 07  •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倦怠、全身酸痛,是否意味自己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會有發燒、乏力、咳嗽等症狀,應先至鄰近醫療機構就醫(診所或醫院)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並佩戴口罩,就醫後醫師會依照狀況評估(目前症狀及詢問是否有在發病前兩周至疾病流行地區,或是有無與疑似病例接觸),若為疑似案例,則需進一步配合篩檢,如果檢測為陽性,即可確診。

  • 08  •  如果沒有明顯症狀,只有乾咳,還需要去醫院就醫嗎?

  • 若是在乾咳前兩周有至疾病流行地區旅遊、工作,或是接觸近期曾到過該地區的人也有出現相關症狀,可至醫療機構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為疑似新冠狀病毒感染,並同時隨時佩帶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 09  •  輕症患者被要求在家自主隔離,要需要注意什麼?

  • 若是有輕症狀況被醫師要求在家自主隔離,你可以

    • 多喝水,每人應攝取水量為30毫升/公斤。

      如: 小雅 50公斤,則每日攝取水量應 1500毫升,但如果有發燒的情形,應攝取比原本水量多。

    • 多休息。

    • 維持均衡營養:

      多吃各式豆類堅果、蔬食,避免大魚大肉或人工再製品及生食(如生肉、生蛋)。冬天避免冰涼的食物,儘量少吃甜食,包括甜的水果。

    • 做好保暖:

      身體暖和能量流動比較順暢,免疫系統也會比較好;因冬季寒冷,新陳代謝會變慢,而且身體得要耗費更多能量來保持體溫。

    • 適時活動:

      於身體狀況良好之下,可做些伸展,促進代謝,增強免疫。

    也需注意

    • 若與家人同住,則需佩帶口罩,包括家人。

    •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包括同住的家人。

    • 保持清潔衛生,不共用餐盤、物品、一旦患者接觸過,應立即清洗更換,避免接觸性感染。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從你我做起,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別人。

  • 10  •  目前醫院對於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就診流程為何?

  • 對於發燒、咳嗽的患者至醫院就醫時,應先佩帶口罩,之後護理人員會先測量體溫,評估是否有發燒。

    醫師會根據患者目前的狀況及兩大重點做詢問,一為發病前兩周,是否有到過疾病流行地區,二為是否有接觸過近期至該地的人及是否有類似病例接觸的情況。

    若患者的臨床症狀表現符合新型冠狀病毒之疑似病例,且曾接觸類似病例患者或是近期曾到過疾病流行地區,那麼就會先被收治入院隔離治療,並同時通報疑似病例、採集咽試紙、痰液等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測,若是檢查結果為陽性,即可確診。

  • 11  •  高危險族群有哪一些?

  •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感染,人群普遍對於新型病毒較缺乏免疫力,該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

    目前病例從小至1個月大的新生兒至老年人都有被感染的記錄,尤其對於免疫功能本身就低的人來說,更容易感染。也有報導指出孕婦也需留意避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因為感染後易病程進展快速演變為重症。

    另外像是時常接觸患者的一線護理人員,或是需要時常面對人群的群眾,也都是高危險族群之一。

    如此,你我對於防疫新型冠狀病毒都不可馬虎。

  • 12  •  新型冠狀病毒在空氣中能存活多久?

  • 病毒於溫度越高的地方越難以存活,但因目前為冬季,病毒於體外存活時間比較長,且因病毒更容易在乾燥空氣中傳播,但也不代表病毒在乾燥的空氣中存活的時間長,若是空氣較潮濕,則病毒容易落在物體的表面上,這也之所以為什麼病毒能存活在你我所觸及的任何一個物體表面上,更容易因我們觸碰了物體之後,病毒再經由手進入我們口腔內造成感染。

    所以有專家學者指出,病毒的存活關於我們目前所在的環境、溫度或是濕度,故冠狀病毒能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對於每個地方來說都不一定,但可以知道的是,依照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當中,存活率時間大約為48小時,於空氣中為2小時,活性就會明顯降低。

  • 13  •  人和人應保持多少安全距離?

  • 近距離飛沫接觸傳染較容易造成人的感染,故以此安全距離為1.5米至2米左右作為依安全距離是比較安全的。

  • 01  •  如果孕婦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能做檢查嗎?

  • 因孕婦本身為該病毒的易感人群,且懷孕中的婦女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反應較一般人高,尤其是中後期懷孕中的婦女,因病情進展快,也容易演變為重症,故在此建議,若是孕婦自身懷疑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狀況,應直接至大型醫療機構(具備發熱門診及產科處理條件)就診。

    就醫時,醫師同樣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在近期至流行疾病區或是接觸類似病例之患者,並也請患者據實告知,避免導致醫師延誤判斷,除此,醫護人員會協助測量體溫,若是有高於38°C且有至該疫區或是接觸類似病例患者,應進一步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咽試紙、痰液培養)及抽血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被感染。

    為了評估有沒有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篩檢外,最常被問到的是孕婦能做胸片或是肺部CT來評斷是否有合併肺炎嗎?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產科專家李笑天教授于受訪時指出,對於輻射量較小的胸片價值較有限,而肺部CT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對於疑似感染或是感染急性期孕婦,可于充分保護腹部的情況下進行肺部CT檢查。

  • 02  •  孕婦如果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怎麼辦? 會母嬰垂直感染嗎? 能哺喂母乳嗎?

  • 若是已確診為感染患者,除了需留在醫院隔離,並採取支持性治療之外,醫師也會依照患者目前狀況評估是否要提前終止懷孕(即生產),例如孕婦的狀況是重症患者,有嚴重的肺炎或是呼吸困難,需插管使用呼吸器,危及到母體生命時,或是孕期接近足月,醫師都可能會讓孕婦提早終止懷孕。

    以下統整:

    • 疑似及感染之確診患者

      因目前尚未發現有剛出生的新生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對於病毒是否會通過胎盤垂直感染,或通過哺喂母乳而傳播給新生兒尚不明確,故在不明確的狀態之下,應該採取相關病毒感染流程,如目前有學者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為2-14天,建議新生兒出生後至少要隔離14天,觀察是否有相關症狀出現,並不要哺喂母乳,避免增加感染機率。

    • 新生兒若是符合以下任一條則需檢查

      新生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途徑可能有:母嬰垂直感染、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院內感染,若是符合以下其一條的新生兒應進行檢查:

      • 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 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 新生兒之家庭照護成員有人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以上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條的新生兒都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或是依照流程隔離。

  • 03  •  兒童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

    • 讓小朋友明白新型冠狀病毒及疫情

      對於小朋友可能不是很明白疫情的嚴重性,專家建議家長可依照小朋友的年齡層,運用他們可理解的方式講解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狀況,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可以怎麼配合及如何預防之重要性,鼓勵他們一起成為防疫小尖兵。

    • 每天細心觀察小朋友的狀況

      例如有無任何咳嗽、發燒、流鼻涕等症狀,因小朋友不一定能受家長的控制,乖乖的夾體溫計量體溫,故可以耳溫槍量體溫,且每個小朋友的體溫也都不一樣,要觀察是否有發燒的狀況,建議於平常沒有任何病兆的時候就開始監測並記錄體溫。

      專家提醒,盡量別以觸摸前額來感覺是否有發燒,若懷疑小朋友有發燒的狀況,可以重複測量體溫,若體溫持續高於平常測量的體溫且合併有咳嗽、流鼻涕等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時,應協助小朋友戴上口罩(詳見防疫專欄-口罩篇),並盡快就醫。

    • 教導小朋友注意衛生,家長同時須以身作則

      專家表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為勤洗手,因此家長需要教導小朋友洗手的必要性跟重要性,如吃飯前後、如廁後,或是摸到髒東西的時候,必須使用清水或是洗手液洗手,教導洗手的正確步驟(詳見防疫專欄-洗手篇)。

      若是小朋友雙手沾染髒汙且無法洗手,應告知小朋友此時避免讓雙手接觸眼睛、鼻子和口部,以及如廁後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覆蓋口鼻或是對著手肘打噴嚏等相關概念。

    • 家長應維持居家乾淨並勤清潔

      在家中時,應維持家裡空氣流通,建議可以使用家用漂白水(1:99)徹底清潔消毒家用物品、地板及玩具等,並養成以公筷母匙代替共用餐具,髒了就清潔的習慣。

    • 若非必要出門,小朋友應盡量待在家中

      在疫情肆虐、學校停課期間,小朋友若非必要出門,應盡量待在家中,並暫停安排參與任何才藝活動,避免至人多的地方,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建議可在家中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續養成平日的正常生活習慣,避免之後回學校上課時,小朋友會不習慣。

      若是期間小朋友需要外出,離開家裡前應先佩戴好口罩(口罩選擇及正確配戴方式,詳見防疫專欄-口罩篇),攜帶隨身型酒精或是洗手乳,保持勤習手的習慣,也建議返家後立刻洗手,並更換衣物,將外出服丟入洗衣機清洗。

    • 出遊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家長應避免帶小朋友至疫情盛行的地方出遊及接觸野生動物或是禽鳥,勿吃野味,若出遊返家後有出現身體不適,應配戴口罩至醫院就醫,並如實告知醫師旅遊史。

    • 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

      若小朋友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及持續發燒的狀況,應配戴口罩至醫院就醫(配照口罩方式,詳見防疫專欄-防疫篇),如實告知醫師症狀、旅遊史和接觸史。

  • 01  •  老年人在家,日常起居跟環境清潔該怎麼做呢?

    • 勤洗手(詳見防疫專欄-洗手篇)

      使用肥皂洗手,預防病毒感染,但洗手次數增加,再加上天氣乾冷,容易造成皮膚乾燥龜裂,若不加以保養,可能會引發傷口感染危機,故洗完手擦乾後可抹上護手霜或乳液等,可放置於洗手台附近提醒家中長者使用。

    • 定期開窗通風,更新室內空氣並保持舒適的室溫

      每日開窗通風至少15-30分,但因冬天溫度較低,開窗時務必多添加衣物,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而感冒,或是可增加通風次數,縮短通風的時間。

    • 避免外出

      若要出門,請配戴口罩(可詳見口罩篇),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日用品購買儘量讓年輕的家人代勞,儘量不用現金支付,且外出回來後要洗手。

    • 監測自己的健康

      若原有血糖和血壓等慢性疾病之老年人,一定要按照醫生要求規律監測血壓、血糖,不可忽視原有的疾病問題,少量多餐,在室內做伸展運動、打太極拳或是做家事活動筋骨。

    • 可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消毒產品

      若家中無病人,則維持日常清潔,若一定要進行消毒,可優先使用較不刺鼻的消毒產品,因老年人呼吸道較敏感,建議可使用75%濃度的酒精擦拭,或用含氯消毒液,並打開窗戶通風,降低消毒產品的異味。

  • 02  •  老年人該如何確保飲食安全?

    • 食物避免生食,不要接觸活禽

      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禽類或海鮮,避免接觸活禽,若要去市場,一定要挑選環境消毒乾淨的市場,無論是肉類或是雞蛋,建議煮熟後再吃。

    • 不要聽信【抗病毒食物】的誘騙或大量購買食用

      有些老人接觸資訊較慢,容易被有新的營銷謠言誤導,購買廣告不實之產品,因很多訊息皆缺乏臨床研究依據,其實只要營養均衡,口味清淡,避免油炸食物,新鮮蔬果都可以適當攝取。

  • 03  •  老年人要看病,該如何確保就醫安全?

    • 不緊急的小毛病,可考慮線上問診

      於疫情期間盡量避免出入醫院,若有不緊急的健康問題可選擇正規、安全的諮詢平台(dDoc醫線通是您最好的選擇),減少前往醫院感染風險。

    • 有感冒跡象,先觀察後再決定是否就醫

      如果老人有感冒的跡象,不建議馬上去發燒門診,這樣反而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可以先自行觀察,減少外出,避免與小孩的直接接觸。(可詳見流感、非典比較圖)

    • 前往醫院前,一定要做好防護

      老年人及陪同者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碰觸口罩外側,不可揉眼睛,避免觸摸醫院的物品,與人保持距離,脫口罩後一定要洗手。

防疫專欄
防疫專欄
  • 防疫篇

    • 要如何有效的預防,正確的防疫措施為何?

      • 正確洗手,自來水沖洗後將肥皂或洗手乳塗抹在手指間、指甲縫及手背,搓洗至少20秒,接著沖洗。
      • 咳嗽或打噴嚏時以紙巾摀住口鼻,再把紙巾丟掉,然後立刻洗手。若手邊沒有紙巾,則對著手肘部位咳嗽或打噴嚏,而不是對著手掌。
      • 出現發燒、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狀者應儘早就醫,並向醫護人員告知自己的旅遊經歷。
      • 前往受影響地區的野味市場時,應避免直接接觸活的動物及觸摸動物表面。若身處受影響地區,則應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畜產品。處理生肉、牛奶或動物器官時也應特別小心,避免交叉感染。
      • 若過去2週內曾到訪中國疫區,請待在室內並避免與他人接觸14天,意即不能去工作、學校或公共場所。若從疫區返國後出現高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痛或呼吸困難,沒有得到醫生指示前不應離開家中。
      • 口罩雖然能阻擋飛沫,但不是只要戴口罩就沒事,因為部分病毒可透過眼睛入侵,而口罩也會使眼睛暴露在外。
    • 在沒有口罩的狀況之下,如果要出門,應該怎麼辦?

    • 在這種情形下最好不要出門,必要外出時,至少要戴布口罩或紙口罩,能夠隔絕一些飛沫,同時,儘量與人保持1.5米以上距離。飛沫有效傳染範圍在1米,超過1米病毒的傳染力會下降,能為自己降低少許被感染的可能。

    • 如果小朋友不配合戴口罩,還有其他方式可以防疫嗎?

    • 如果小朋友不喜歡戴,首先可以帶他瞭解病毒的知識,閱讀一些介紹病毒與微生物的科普繪本;或提到孩子上次生病痛苦的經驗,讓他警覺生病不好玩,應該要預防。若家裡就是沒有可用適合的尺寸,也不用過度驚慌,教導學會隨時洗手消毒,外出時可多用消毒酒精噴小孩可能會觸碰的地方也有防疫效果。大人則儘量外出與在家都戴著口罩,減少用飛沫傳染小朋友的機會。

  • 洗手篇

    • 用清水洗有效嗎?

    • 用肥皂洗手(酒精乾洗手無法殺死病毒),肥皂雖然沒有殺菌的效果,卻可以透過搓洗、沖水、泡沫,讓病菌從手上離開,等於是「打掃手部」的意思,手上的細菌、病毒就沒有機會可以進到身體裡進行感染了。

    • 正確的洗手方式?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洗手的時間最少要有20秒!洗手不只是手掌,連手背、手指縫及指甲都不能忽略!

      正確洗手七字訣:

      • 內:將雙手手心互相搓洗。
      • 外:仔細搓洗手背。
      • 夾:十指交錯仔細搓洗指縫。
      • 弓:手指微微弓起,讓手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
      • 大:別忽略搓洗大拇指與虎口處。
      • 立:指尖容易藏汙納垢,可與手心互相搓揉。
      • 完:沖乾淨,並擦乾

      注意:洗手後,最好用一次性紙巾或單獨的毛巾擦乾,毛巾濕潤後應及時更換。口腔或呼吸道護理、處理糞便尿液等人體排泄物時,應使用一次性手套和防護衣物(如塑膠圍裙),脫手套前後都應手部消毒。

    • 什麼狀況之下要洗手?

      • 吃東西前洗手,避免將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進而帶入口中。
      • 如廁後洗手,可洗去尿液或糞便,以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
      • 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也要記得洗手,這樣能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
      • 進出醫院前後也應先洗手,進入醫院前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保護醫院內抵抗力弱的病人;離開醫院後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
      • 接觸嬰幼兒前要洗手,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
      • 外出返家後立刻洗手,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除了洗手、也應更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
    • 沒有辦法使用肥皂和水時,該怎麼辦?

    • 在大多數情況下,用肥皂和水洗手是消除細菌的最好方法。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則可以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酒精型洗手液。可以通過查看產品標示來判斷消毒劑是否含有至少60%的酒精。

    • 酒精、市面上消毒液、肥皂或洗手乳哪個比較有效?

    • 酒精洗手液是有效的,但僅限於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細菌,要對抗其他細菌,最好還是用最簡單的肥皂跟清水沖洗。

    • 用熱水洗手能殺菌嗎?

    • 不管水溫是冷是熱或是剛剛好,留在人們手上的細菌數量在統計學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 酒精篇

    • 酒精應如何選擇?

    • 酒精之所以能達到殺菌較果,最主要是利用酒精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或病毒的死亡,用在皮膚上的話,70% 左右是最佳的,高不代表好。當然太低酒精含量會影響酒精穿透力,不能有效殺死細菌 / 破壞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和 DNA,高濃度的酒精(95%酒精),的確可以立刻將細菌的表面蛋白凝固,但也僅止於外層,對於一些細菌來講,內部仍會是活性的,所以也並非是濃度越高就越好。

    • 酒精應如何稀釋?

    • 將95%精製酒精稀釋為消毒用酒精,意即以79cc的95%原液量與21cc的蒸餾水或煮沸過冷水混合,即可調配出濃度70%至78%的酒精,達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 口罩篇

    • 口罩應該如何選擇?

    • 可以配戴一般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防護即可,不需配戴N95口罩。一般外科口罩已可阻斷大部分飛沫傳染,N95則較適合會跟病人長期密切接觸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由於配戴後不易呼吸,也不適合長時間配戴,而其他非醫用口罩,包括棉布口罩、紗布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阻絕細菌效果差。

    • 穿脫口罩的正確方式?

      • 戴口罩

        • 洗手:避免雙手有細菌或病毒,污染口罩。
        • 辨別口罩正反面: 將有顏色那面朝外,白色朝內,有鼻樑片的那側朝上。
        • 戴上口罩:對準口鼻,將兩側鬆緊帶掛上耳朵。
        • 確認口罩及臉部貼合:輕壓鼻樑片與鼻樑貼緊,將口罩折葉打開覆蓋至下巴。
      • 脫口罩

        • 不要觸摸口罩向外部分: 從雙耳除下後,避免觸摸口罩外層,以防沾染細菌。
        • 口罩向外折後,丟棄口罩: 脫下的口罩請勿隨意放置桌上,或是折一折放進包包,應立即丟棄於有蓋的垃圾桶。
        • 洗手: 避免雙手有細菌或病毒。
    • 我有青春痘、濕疹或是皮膚炎,戴口罩會導致皮膚狀況更嚴重,要怎麼辦?

    • 避免長時間戴口罩,但在人多、密閉空間的地方應戴上口罩,若沒有太大危險性,可卸載口罩,做好皮膚保濕,避免使用含刺激成分的保養品及購買成藥塗抹等。

    • 網路教學的自製口罩能使用嗎?

    • 建議以外科口罩為主,避免出行,自製口罩並不能防疫,但可成為一個物理屏障阻隔飛沫,只能作為無口罩下短暫防護應急,提醒大家還是應配戴合適口罩。

    • 口罩能重複使用嗎?

    • 口罩應每天更換,如有破損或髒汙,應立即更換,不可以反轉戴,也不能兩面輪流戴。

  • 其他年齡族群防疫

    • 嬰幼兒及小朋友

    • 勤洗手、少出行、戴口罩、多通風的同時,還應該叮囑親戚朋友避免對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的近距離接觸,比如親吻、逗樂等。

    • 孕婦

    • 於疫情流行期間,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若一定要出行則佩帶口罩、勤洗手、密切注意胎動變化、定期產前檢查,若出現發燒、乾咳等疑似症狀,儘快至醫院求診。

    • 老年人

    • 老年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容易受感染人士,在疫情流行期間,應該做到避免出入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出行應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強居家環境的清潔和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居家防護及護理

    密切接觸者

    •  何謂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就是指有跟疑似或是確診病例有過近距離的接觸(比如共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共同居住、學習、治療、護理、探視等),卻未做防護措施(佩帶口罩或是勤洗手),是否為親密接觸者,需由專業人士判定。

    •  為什麼要針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14天?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於流行病學中的潛伏期大約為2-14天,最長不超過14天,也因此為了採取避免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無限擴大,故需嚴格進行針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14天,這目前也是國際社會通用的做法,若於隔離14天后沒有任何發病的情形,才可判定未被感染。

    其他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之問題

    如果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
    還能搭飛機嗎?

    避免於身體不適時搭乘飛機,特別是幼兒、長者或長期病患者,高空中未必有醫生乘客或適合藥物,請別勉強登機。特別是發燒的患者,依照航空各司不同規定,或許也不一定能搭飛機,故於搭飛機前若有任何身體不適,應據實告知航空公司人員,以協助安排。

    空氣清淨機能吸附
    冠狀病毒嗎?

    空氣清淨機畢竟是針對已散佈於環境中的病菌,目前暫無研究指出空氣清淨機能取代口罩。在防疫上更重要的是:除了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使用口罩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大部分的時間都悶在家裡
    能開窗通風嗎?

    密閉空間的空氣較不流通,是病毒傳染的理想環境,開窗通風,有助於降低室內可能存在的病毒量,也有助於更新室內空氣。

    地板跟傢俱
    應該如何消毒?

    以1:99 (1份家用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的稀釋漂白水徹底拭抹,如果潮濕骯髒,應用1:49)1份家用漂白水與49份清水混和)的稀釋漂白水清潔,然後風乾或以用乾毛巾抹乾。

    有打過流感疫苗
    還會得到新型冠狀病毒嗎?

    流感疫苗主要是預防流感的,接種流感疫苗後仍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出現嚴重症狀。

    平時應該如何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 做好保暖

    • 身體暖和能量流動比較順暢,免疫系統也會比較好;因冬季寒冷,新陳代謝會變慢,而且身體得要耗費更多能量來保持體溫。

    • 調整壓力

    • 情緒維持平靜,過度激動的情緒會耗掉太多的能量。

    • 睡飽睡好

    • 如果最近疲累或身體不舒服的人尤其要早睡,冬天最好十點以前能夠上床。

    • 調整能量

    • 每天一定要做至少一次的五分鐘快速能量提升運動,能量平衡穩定,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會好。

    • 飲食均衡

    • 多吃各式豆類堅果、蔬食,避免大魚大肉或人工再製品。冬天避免冰涼的食物,可以多喝優酪乳,儘量少吃甜食,包括甜的水果。

    諮詢Doc

    諮詢dDoc 還有問題嗎?

    現在在家中諮詢海外醫生和專家。

    立即預約